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探究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8/13 16:36 阅读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工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城市的繁荣稳定贡献了巨大的劳动力,还在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在劳动权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农民工群体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准提出整改措施,全面解决新时代农民工群体保护问题,切实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民工群体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工厂的生产线,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乡村振兴的推动,农民工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权益维护关系着群体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一是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农民工群体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其劳动贡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保障维护农民工群体权益,能够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思想共识。

  二是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关键举措。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是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尽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的侵害。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加大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进而带动群体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是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决策。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通过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缩小城乡差距。加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劳动收入,往往会回流到农村,用于改善家庭生活、完善基础设施等途径,大大激发了农民工群体的创业激情和热情,切实为“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在研究分析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安全技能不够过硬、群体素质普遍偏低,已然成为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亟需关注的重点领域。

  一是法律观念意识淡薄。研究中发现,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法律法规的知识和规定了解不充分,对自身的权益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因缺乏法律意识而容易遭受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等系列劳动侵权问题,以至于绝大多数农民工在面对劳动纠纷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往往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二是安全技能掌握不全面。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面对新时期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增强,农民工群体的安全意识没有与时俱进,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容易造成工伤事故,不仅给农民工群体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给企业发展和社会问题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是农民工群体素质偏低。农民工群体由于文化教育水平有限,加之后期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技能教育,呈现出整体素质偏低的态势,主要表现以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水平有限、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为主。不仅限制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影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亟需高度重视,加快推进转变。

  三、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意见建议

  新时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聚焦法律宣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做实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关爱,凝聚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是加强法律宣传,增强法律意识。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群体普法宣传,聚焦《劳动法》《民法典》等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律师、法务工作者,常态化对农民工群体深入解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群体权益和义务。持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让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法律知识;紧盯“民法典宣传月”等契机,制作简明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海报等,深入农民工群体之中,进行发放解读,全面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意识。

  2.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持续强化宣传意识,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定期邀请法律专家为农民工群体开展法律讲座,畅通沟通渠道,帮助解答日常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同时,聚焦农民工就餐、住宿等地点,专项设立法律咨询点,选派法律工作人员,定期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系列服务,以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方式,广泛吸引农民工关注,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3.做好重点群体稳控。常态化做好重点群体摸排工作,精准识别重点群体,对新入职的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等法律意识薄弱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活动,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信访等隐患,扎实做好针对性的法律引导,帮助了解自身权益,增强维权意识,切实做好重点群体稳控。

  二是提高安全技能,筑牢安全底线。

  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全员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着眼农民工群体分布岗位,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规程,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规范和应急措施,确保农民工群体在生产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安全检查和监督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精准靶向制定措施,全面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扎实做好农民工群体“管育”文章,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农民工群体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突发情况,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做好安全绩效考核,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纳入农民工薪酬考核体系,充分激发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安全素质。

  3.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作用,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多渠道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安全元素,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周等活动,紧盯“年中”“年底”等关键时间节点,对于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农民工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农民工群体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全面构建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紧盯农民工群体,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以管理层、技术骨干、专家教授为重要师资力量,常态化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讲课授课;创新教育模式,发挥互联网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拓宽教育资源和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2.拓宽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群体管理,明确农民工薪酬待遇体系,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帮助拓宽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同时,持续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生活压力,定期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防止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倡导鼓励农民工群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配套完善图书室、网络课程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深入挖掘农民工榜样事迹,进行过表彰和奖励,树立学习榜样,激励更多农民工积极参与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讯员 李新宇)

编辑:黄坤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