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工程师 王翊骁 :你这一批催化剂大概还得多久才能做出来?然后这一批次做完,下一批次预计就得到12月开始做,对吧!
在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新一代加脱氢催化剂的研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工程师 王翊骁 :
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个不是水,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附氢催化剂,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氢气储存在里面,达到的这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和催化剂反应之后,可以释放出它体积600倍的氢气。
氢的储运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但由于氢能富集地区与需求地区错位,加剧了氢储运的难度,制约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求高效的氢储运方式成为氢能行业当下亟待解决之事。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通过氮杂环芳烃的可逆吸氢和放氢反应实现氢气的储放,有望打破氢能储运的卡脖子难题。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工程师 王翊骁:
氢气因为易燃易爆易扩散的特性,因此它的储存和运输,都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氢气都是储存在高压气瓶中,并且它的使用也需要防爆柜,还有专门的危险安全标识作为提醒,我们把氢气储存到有机载体中,它不仅解决了氢气易燃易爆易扩散的问题,而且它还非常的便于运输,即使轻微的晃动(和)震动,也不会导致它的扩散。
目前,氢易能源自主研发的储放氢设备已完成了十标方级反应段工艺验证与优化,首个年产万吨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及配套催化剂生产工厂也已经开工建设,将于2024年正式投产。然而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氢易能源这家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企业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漫长技术储备期,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就已经组建团队进行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开发研究,直到2019年,加氢、脱氢工艺实现了从间歇性反应到连续性反应的重大技术突破,有机液态储氢技术才有了产业化基础,但此时,却并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好时机。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斌:
在前期形成的一些科技成果,在做转化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评估做价,而早期的知识产权是属于学校或者科研院所,所以很多的项目在萌芽期,就让大家知难而退了。
就像王斌担心的那样,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教师的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不少科研人员存在转化的顾虑。陕西科教资源富集,111所高校、1814家科研机构、上百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丰厚的科研成果却转化难。2021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随即一系列涉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好政策相继出台,这一切都坚定了王斌的创业信心。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斌 :
21年初的时候通过春种项目,我们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了,秦创原相关的政策,第一时间听到政策之后,首先是非常振奋的,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前期规划了很久的事情,有了启动的眉目,在21年12月底的时候,我们成立了成果转化公司,当时就落地在能源经贸区。
短短两年多时间,氢易能源就已搭建起涵盖储放氢催化剂、有机氢载体、储放氢装置等领域的全链条研发平台,形成了特有的LOHC技术体系。并获得来自红杉中国、重塑集团、国中资本等机构的数亿元投资。截至目前,氢易能源已与国电投集团、中国海工、鹏飞集团、舜华新能源、海德利森等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规划的多个商业示范项目将于2024年起有序落地。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斌 :
有了资本之后,整个的流程线我们就有能力去把它打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很多政策方面的帮助,在场地上、人才政策上、税收上一系列的,我们成立公司之后也把学校相关的知识产权,以作价的形式进行横向的课题合作,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化的开发。
聚焦打造陕西氢能发展核心区,西咸新区相继发布了《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西咸新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区域未来一段时期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为区域氢能产业发展加速释能。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斌:
咱们西咸新区也把相关的政策落到了实处,给我们氢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在西咸新区发展氢能行业的信心,经过这3年咱们西咸新区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应该是有近40家氢能产业链的企业落户在西咸新区,对于区域性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助力。
“氢”启能源新未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氢能产业既是西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双碳”西安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在这条新赛道上,西安从制、储、运、用等环节发力,以新动能描绘新图景,以氢能产业蓬勃向上赋能西安高质量发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