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以“欢歌奏华章豪情颂祖国”为主题的西安第七届“老年大舞台”颁奖盛典暨汇报演出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陕西丝路艺术剧场成功举办,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市老年人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共收到七大类别331个参赛作品。经过激烈比拼,26个节目脱颖而出,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场,主办方还为22家重新认定的市级“爱心护理院”颁发牌匾。来自西安老年大学文体系舞蹈队的王华,对“老年大舞台”的成功举办赞不绝口。
“老年大舞台”的成功举办,侧面反映了我市不断促进十大类三十项民生保障工作实施,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在优质均衡上实现新突破,对老年居民的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西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4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高龄化、空巢化、多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我市持续推动老年人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莲湖区大兴东路社区,有一个为老年居民提供便利服务的“兴伙伴”商居联盟,凝聚社区106个成员商户,在商户、居民、物业、志愿者之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像大兴东路社区这样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服务保障的创新模式还有很多,在碑林区李家村东院住宅区,就有一间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李家村东院是碑林区政府立项的“陕西省首家综合适老化改造试点”小区。试点项目通过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融合建设,探索出居家养老新模式——综合适老化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试点项目以满足社区居家长者的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养老护理、文化娱乐、无障碍出行等养老需求为基础,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配套服务设施改造、养老运营服务植入、智慧化平台搭建等五个方面,对小区整体进行了综合适老化改造。重点打造了65㎡沉浸式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实体样板间,围绕8大生活场景,开展30余项改造内容。并且按照“一户一案”改造策略,为小区50多户业主提供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在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方面,按照“一区一案”的实施方针进行社区环境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在新城区骏景社区,为了服务老年人,社区专门引入了“邻里荟”嵌入式综合便民服务品牌,在“邻里荟”网格工作站,有餐厅、医疗保健室、健身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老年人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到用餐、运动、休闲、康养等各项服务。
“邻里荟”网格工作站采用“政企合作、公建民营”模式,集养老服务、社区助餐、健康理疗、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全新打造出的“家门口”“楼底下”公共服务空间。今年以来,新城区胡家庙街道围绕社区“嵌入式”服务“九大功能”挖资源、提服务、惠民生,先后建成了1个城市书房,提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畅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构筑群众身边的"幸福圈"。
各个社区多项为老服务工作的高质量提升只是一个缩影,让“养老”变“享老”,西安不断在探索,在努力。2024年以来,我市不断丰富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家庭病床服务内容,做实做细居家医疗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让医生从“被动上门”到“主动入户”,不断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目前,西安已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出台《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功能优化、质量提升、市场发展、要素保障5个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用地、资金等关键问题,并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政策集成化、设施体系化、运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和队伍专业化的“五化”提升。我市将不断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居于全国中上水平、具有西安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