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唱腔韵味浓 提线技法精——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郃阳提线木偶戏
来源:群众新闻 时间:2024/10/30 10:34 阅读量:

  郃阳提线木偶戏

  郃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古老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小戏,将木偶与线腔融为一体,音乐、唱腔、提线等别具一格。提线者运用多种技法,使偶人进行动作表演。演员在皮弦胡等专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唱腔激越昂扬、细腻缠绵。2006年,郃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仵永杰整理)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鹏芳在表演线戏《辕门斩子》。

  “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踅面好吃,可饱腹充饥;线戏动听,能悦耳养心。到了合阳,吃了踅面、看过线戏,才算不虚此行。

  所谓“线戏”,就是流行于合阳(旧称“郃阳”)的提线木偶戏,即郃阳提线木偶戏。得益于黄河水的滋养和黄土地的孕育,线戏将木偶与线腔融为一体,提线木偶表演妙趣横生、栩栩如生,线腔演唱慷慨且不失缠绵。近年来,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演职人员为主的线戏从业者,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恢复经典剧目,创排新编剧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默契配合,才能成就好戏

  线戏是我国北方傀儡戏的代表。“我听老艺人讲过,‘眼盯人人,指头要活,步子、身子要把人样儿学’。演员要随着偶人调整自己的身体,努力将自身和偶人融为一体。”10月22日,在合阳,线戏研究专家史耀增介绍。

  线戏专门的声腔——线腔,在全国独一无二。

  线戏将提线木偶表演与线腔声腔完美结合,由主要演职人员负责说戏、拉弦、提线及搭戏。

  “坐鼓板怀并说戏的艺人,承担全剧的打击乐伴奏和主要角色演唱。如果说戏者与提线者配合默契,剧中的一谈一笑,就像出自偶人一般。”史耀增介绍。

  线戏伴奏以皮弦胡、平底马锣、铮子等为专用乐器;唱腔由当地民间流行的劝善调演变而来,细腻缠绵、激越昂扬。演出中,坐鼓板怀者一边击打锣鼓,一边为主要角色配唱。整体演唱时而慷慨奔放,时而悠扬婉转,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

  据了解,郃阳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剧目达500余部。其中,久演不衰的剧目有“三箱(厢)”“二楼”“双钗”。根据演出剧目故事及艺人风格,线戏唱腔可分为“斯文派”“将家派”“冤仇派”等。

  线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偶人造型。

  因为热爱,坚守舞台至今

  “扭回头见郎君双膝跪倒,气得人一阵阵身似水浇……”舞台上,伴着高亢奔放的线腔,“杜十娘”满腔的愤懑哀怨倾泻而出。

  10月23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正在演出折子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郃阳提线木偶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鹏芳倾情演唱。

  肖鹏芳的爷爷是一位老艺人,曾极力推荐她学习线戏。1982年,肖鹏芳考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跟班学艺。学艺最初,只有13岁的肖鹏芳跟着剧团几乎走遍了合阳县的大小村庄。在农村演出时,她要带着大半个月的干粮、自己绑扎铺盖卷,还要帮老师搭戏台。

  铺盖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然而,肖鹏芳不以为苦,整日沉浸在悠扬奔放的线腔中。

  跟班不同于坐科,自己必须多看多练,才可能有收获。肖鹏芳每天6点多就起床练习唱腔和提线。练功间隙,肖鹏芳时常站在戏台侧幕旁,听老艺人的唱腔,观察老艺人的提线手势和偶人的动作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的刻苦学习后,肖鹏芳学会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简单唱段,也能操纵一些较为简单的配角偶人。后来,她逐渐学会提袍、甩袖、整衣及行走坐卧等一系列木偶操纵技巧。

  “木偶戏和大戏一样,各种动作都在程式中。演出时,提线者要根据剧情刻画人物。木偶提好了,就和真人一样。演唱线腔更考验演员的功力,不能偷奸耍滑,一定要唱到位。”肖鹏芳说。

  20世纪90年代,传统戏曲发展不景气,部分演职人员离开了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肖鹏芳也有过改行的想法,但因为喜爱而不愿离开。

  “我从小跟爷爷在剧团长大,确实热爱这个艺术,舍不得走。”她说。

  于是,她在剧团一直坚守到现在。

  传承创新,讲好线戏故事

  “思一思想一想心中焦躁,倒不如投长江命归阴曹……”10月24日,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折子戏演出中,刘佳坐鼓板怀并说戏,一边击打锣鼓,一边演唱。

  开戏,她左手敲锣,右手打鼓,繁密的锣鼓声在一瞬间打动了观众。“踩着”锣鼓点,“杜十娘”“李甲”缓缓登台。随即,铮子清脆明亮的击打声、皮弦胡如泣如诉的乐声散落在剧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演唱声起,紧张的乐声突然变慢。首句3个字“扭回头”唱罢,乐声又开始奏响。拖腔时而一唱三叹,时而短促有力;乐声柔和缠绵、委婉细腻。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往复。“杜十娘”勇敢刚烈、爱憎分明的性格尽显。

  2006年,郃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逐渐有了起色。

  “但当时,多数人认为‘学戏没前途’,不愿意送孩子来。我们就在亲戚和同行中打听,看哪家的娃娃嗓子好并且爱唱戏。就这样,通过熟人介绍、亲戚牵线,剧团招收了10多名学员,由老一辈演员负责教学。”肖鹏芳坦言。

  刘佳就是当时招收的学员之一。她今年27岁,是合阳县新池镇人,2011年进团跟随肖鹏芳学艺。平日里,她言语不多,很是腼腆。不过,一上戏台,她就像换了一个人。

  “只有自己入戏,演出才会打动观众。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我们继承了线腔传统声腔和提线木偶技艺。我们会继续向传统学习、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刘佳的言语颇为平实。

  年轻的线戏从业者,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创作排演《闹春》《钟馗醉酒》等剧目,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地还有剧团以线腔为表现形式,排演了《金水弯弯》等现代题材剧目,通过古老艺术讲好时代故事。(记者仵永杰实习生席雪儿)

  线戏《桃园借水》中的偶人造型。以上照片均由记者仵永杰摄

  三秦守艺人| 王坤:古调独弹让线戏绽放光彩

  “霎时间只觉得六神俱殒,大睁眼观贤妻一命归阴……”10月19日,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九届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暨首届个人技艺专场展演上,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的演员一唱三叹,伴奏的皮弦胡曲调与演员的唱腔相互衬托,令人感动,赢得阵阵掌声。

  皮弦胡演奏者王坤虽只有23岁,但已在线戏这行学习成长10多年。

  2013年,他进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跟随肖成军学习坐鼓板怀。2016年,王坤开始学习皮弦胡演奏。刚开始,老师要求他每天必须练习空弦。

  15岁左右正是贪玩的时候。那时的王坤感觉每天练习空弦很是乏味,渐渐打起了“退堂鼓”。肖成军告诉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耐得住寂寞,才能学到真本事。”

  王坤记住了老师的话,将大部分时间用到皮弦胡基本功练习中。经过刻苦学习,他熟练掌握了皮弦胡的演奏技法。

  近年来,王坤尝试将线戏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为线戏创新发展探索更多可能。2019年,他将皮弦胡演奏与摇滚音乐结合,为网络电影创作主题曲《一线情莘》。2023年,他在线戏音乐基础上加入民谣,创作了歌曲《记住合阳》。著名指挥家阎惠昌还根据线戏音乐创作了民族管弦乐《线狂》,王坤担任皮弦胡演奏。

  现在,越来越多人通过王坤的演奏,认识了线戏这一独特艺术。王坤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排练演出的视频,宣传讲解线戏艺术,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许多人专门从上海、北京等地赶到合阳来观看线戏演出。

  王坤说:“年轻人应该更有创新和活力,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我期望自己能为线戏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记者仵永杰实习生席雪儿)

  记者手记| 喜看线戏发“新声”

  几年前,记者曾听人说,在合阳县,依然有10多名20多岁的年轻人在坚守线戏这门古老的艺术。最近,记者在合阳现场观看提线木偶戏,果然眼前一亮——坐鼓板怀的女孩唱腔老练不俗,拉皮弦胡的年轻人潇洒自如,提线表演者手法娴熟、技艺高超……

  这批年轻人10来岁就进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学艺,如今已成长为线戏的中坚力量。他们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返本开新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为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返本的结果是开新,开新的基础是返本,非遗从业者要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坚守传统不是复古,更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开新并不是盲目变更,而是以掌握传统技艺、领悟文化内涵为基础,在对非遗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利用。

  返本,即回归本体。长期以来,合阳当地的线戏老艺人为年轻一代传授传统剧目,让年轻人在继承中理解线戏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实践证明,非遗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在非遗传承人和年轻人之间搭建桥梁,通过组织职业教育、跟班学习、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让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开新,即进行创新。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根据市场需求,借助灵活且有趣的木偶表演形式,编创了一系列展示提线技巧、反映社会现实的剧目,在非遗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让线戏“开枝散叶”。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激发全社会对非遗的认同,培植非遗创新发展的沃土。

  我们期待,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非遗从业者不忘传统、恪守传统,从传统中汲取创新发展的营养,通过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让非遗在当下大放异彩。(仵永杰)

编辑: 石彬

1003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