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央视点赞!江寻千:自带“非遗传承”使命的95后女孩!
来源:西安文旅 时间:2025/01/10 14:43 阅读量:

  在腊八节的浓浓年味中,“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 四季非遗购物月——非遗贺新春·年货购物月”暨“西安年·最中国”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新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大唐芙蓉园盛大开启!当非遗文化和传统国潮碰撞出绚烂火花,就此点燃全新“年味儿”。

  活动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新媒体直播节目《非遗有东西》,多位总台主持人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体验官”一起走进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易俗社、永兴坊、陕西省文化馆等地,带领网友们吃遍非遗美食、学习非遗知识、欣赏非遗表演。李子柒、江寻千等多位非遗推广代表人物也受邀来到现场,“助阵”非遗传承,一起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跳英歌舞、打铁花、雕冰龙制作苗族银饰、皮影戏永子围棋等化身“飞天仙女”、京剧花旦”“美人鱼”……今天让我们走进被央视新闻点赞的95后国风少女抖音千万粉丝博主@江寻千(九月)看她如何用热爱点亮非遗之光!

  在“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非遗贺新春·年货购物月”的活动现场2025非遗推广使者江寻千也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大家来西安!

  江寻千,这位来自湖南衡阳的95后湘妹子,原名刘雅晴,网名“九月”“江寻千”,寓意着“探寻大千世界的美好,挖掘传统文化的千般精粹”。

  成为短视频博主没过多久,江寻千就一头扎进了非遗的世界,热衷于学习各种非遗技艺——玉带绒花、龙凤花烛、通草花、苗族头饰、纸鸢、荔枝酒……从找基础的材料开始,到还原每一个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江寻千以最真诚的态度,还原真实的非遗。

  

  江寻千直言自己是个“分享欲爆棚”的人,亲眼见识过非遗的震撼之美,就忍不住要拉着大家一起感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魅力和价值,唤醒非遗的生命力,让更多技艺被看见、被喜欢。她认为自己的角色不是某项技艺的传承者,而是传播者,她希望通过自己团队制作的“爆款”视频,让更多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吸引更多人从事非遗行业,让非遗手艺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非遗达人”江寻千一路的学习中,也有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比如在光影里活灵活现的皮影戏,一耍起来,能把人瞬间拉回老西安的热闹街头。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被公认为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从宋元到明清,陕西皮影已相当普及,清代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一座高峰。

  皮影的制作工序复杂,需要挑选上好的牛皮,刮毛备皮后用流水冲洗,再阴干数日,直到皮面薄如透明,坚韧耐用,光可显影。

  这些复杂的制作步骤,光靠自己琢磨当然收效甚微。因此,江寻千拜访了汪氏皮影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宝级艺术家汪海燕,学习皮影刻画。

  雕刻皮影,需要手指的“巧劲儿”。江寻千接过“汪老师”递给她的核桃,从手劲儿练起,逐渐开始尝试汪氏皮影的“推皮走刀”。由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的人物形象,一刀一刀地雕琢,反复练习。

  以光影之姿,演绎世间百态,皮影最难的部分是最终的“表演环节”,需要一人“分心多用”:一心操控影人,一心唱腔念白。

  为了让制作好的皮影在幕布后方真正鲜活起来,江寻千积极地向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以及皮影演绎老师毛忠博请教学习。在长时间的潜心练习后,江寻千终于迎来了登台的时刻,她将经典皮影戏《三打白骨精》演绎得极为精彩。透过那一方幕布,孙悟空的机警聪慧、白骨精的阴险狡诈,都被皮影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

  而江寻千所做的这一切,远不只是个人的一场演出成就。她深知皮影戏作为非遗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民族记忆,因此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为陕西非遗文化皮影戏的传承之路添砖加瓦,让皮影戏有望在岁月长河中持续闪耀,永不黯淡。

  江寻千就像一位执着的“非遗火炬手”,奔跑在传承之路上,用她的热情与坚持,让包括陕西皮影戏在内的无数非遗珍宝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吸引着我们一同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美好。

编辑:马腾

1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