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眉县汤峪镇豆家河村的猕猴桃果园里,老党员范志奇在向几名果农讲解春季作务方法。
“近期,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做好晚霜冻害预防。”范志奇说,可以提前对果园进行灌水,降低地温,推迟果树萌芽。
3月以来,范志奇多次在果园和微信群里讲解追施萌芽肥、水分管理等技术要点,是果农眼中的“果园热心人”。
“我是老教师、老果农,也是老党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余热。”范志奇表示,支部里很多退休老党员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为镇村发展贡献力量。
范志奇所在的支部是眉县汤峪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有6个党小组48名党员。
“多年来,支部带领全镇离退休党员干部凝聚先锋力量,让‘余热’更‘火热’。”汤峪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王根元介绍,支部搭建“银龄智慧”平台,组织125名“土专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和技术帮扶。
每年在猕猴桃果树修剪、绑蔓的时间节点,懂技术的支部党员会手把手向果农传授技术,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修剪果树,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
和范志奇一样,支部其他老党员也带着几十年练就的本领,在守护乡邻健康、传承文化根脉、调解家长里短等方面“多点开花”。
老党员贺彦辉致力于保护当地特色鼓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既是老党员又是老中医的张士亮常年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为乡亲把脉问诊,大家称他“自行车郎中”。12个村组建的“说事会”里,处处活跃着支部党员的身影,他们在化解邻里纠纷等方面献智出力。此外,多位支部党员在镇村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围绕猕猴桃产业升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提出建议,推动智慧果园等项目落实,支部建设与镇村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支部组织下,老党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为群众纾困解难,汤峪村五组的退休工人冯友全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冯友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培训和考察,在70岁时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截至目前,支部已发展5名退休老同志加入党组织。
“今年1月,支部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王根元表示,持续建强筑牢这座基层战斗堡垒,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汤峪镇党委书记许海博介绍,汤峪镇将突出服务赋能,构建老有所为“暖心巢”,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阵地进行改造提升,筹建老干部乡村振兴工作站,进一步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专业优势。(记者陈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