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蓝田县郭村用好“三支笔”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5/03/31 09:00 阅读量:

  春日的晨曦洒在蓝田县安村镇郭村,鹿苑广场传来的欢声笑语,唤醒了这个宁静的村庄。村民王养性弯着腰,悉心打理着自家门前的小菜园,金黄的迎春花随风轻舞。“现在村里环境美了,乡风更文明了,日子也更有奔头。”老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这个秦岭北麓村庄的美丽蝶变。

  自2024年启动和美乡村建设以来,蓝田县安村镇郭村用“优环境、兴产业、树乡风”三支画笔,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绚丽画卷。

  郭村一望无际的麦田。 (记者王卉摄)

  环境换新颜美景入画来

  三月的秦岭脚下,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3月30日,沿着崭新平坦的沥青路走进郭村,入眼皆是如诗如画的景色。家家户户门前精致的小菜园里,菠菜、油菜青翠欲滴,与怒放的迎春花相映成趣。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派柴草乱堆、旱厕林立的景象。

  “以前村子没有整体规划,垃圾、柴火随处乱堆,一进村还有个大斜坡,看着就糟心。”王养性介绍,现在可大不一样咯,斜坡改造成了停车位,规划得整整齐齐,垃圾站也安置得合理,周边花草树木长势旺盛,村子形象一下子提升不少。

  为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善村庄人居环境,2024年郭村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专家团队,依据村庄的“脉络”精心规划布局,让每一寸土地和空间利用最大化,为郭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下,曾经杂乱无章的房前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门前院内井然有序,旱厕全部“升级”水厕,精致的小院里,菜籽冒出新绿,迎春花灿烂夺目,处处透露着村民生活的惬意。

  “现在大家伙儿都把家门口拾掇得这么漂亮,咱可不能掉队。”正忙着改造菜园的村民吴均辉笑着说,等这菜园弄好了,不仅环境美,还能随时吃上自家种的新鲜菜,心情都跟着敞亮。

  随着环境的提升,郭村还积极动员群众就地取材,把废弃红砖、青瓦等变废为宝,精雕细琢成别具一格的盆景、古香古色的院墙,将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光红砖就清理出三万多块,这些‘废料’如今都成了花园围墙。”在村内的白鹿广场,郭村党支部书记吴朝峰轻抚着用旧砖瓦砌成的花墙,满是自豪。环境提升改造以来,郭村累计清理墙面2万平方米,平整菜地花园500余平方米,翻新村级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配备公共停车位60余个。如今,漫步郭村,家家户户门前有菜可摘、有花可赏、有景可观,仿若“世外桃源”。

  “环境整治可不是搞‘面子工程’,关键得让老百姓得实惠。”跟随着吴朝峰的脚步,记者走进新投用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棋牌室、图书室一应俱全,还配套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老年餐厅等,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午后,村口改造一新的白鹿广场上,几位村民悠然散步,享受着惬意时光。“现在广场又大,还有运动器材和文化长廊,带孙子来这儿晒晒太阳,美滴很。”村民韩春芳高兴地说。如今,白鹿广场已然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生实践探索的绝佳场地。

  产业“蕴”生机腰包鼓起来

  沿着郭村蜿蜒一公里的旅游线路漫步前行,眼前的鹿苑广场热闹非凡。餐饮小餐车、烧烤园、儿童游乐园、露营基地等错落交织,每年3月至11月的节假日,这里成为周边市民纳凉游玩的好去处,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

  这样的热闹场景得益于郭村“村企联营”的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郭村与企业携手联营,引入投资一百万元,全面升级鹿苑广场、旅游路沿线。随着特色餐饮、露营基地拔地而起,“围炉夜话”“半日小憩”等休闲业态蓬勃兴起,曾经的荒野草地,华丽变身为集餐饮、游乐、研学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成为白鹿原上的“慢生活打卡地”。

  “每逢节假日高峰期,这里的单日营业额能破万元,村集体去年还分红了4万多元。”吴朝峰介绍。这种由村里出地,企业出资建设运营的合作发展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还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我在这打工一年了,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离家还近,过得很知足。”在烧烤园打工的村民闫秋玲感慨道,这几年村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旺,他们就业机会也多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不仅在文旅融合上大做文章,郭村还在农业领域深耕细作。走进麦浪翻滚的粮食种植区,连片2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蔚为壮观。“以前6亩地种白皮松,收益不稳定。”土地流转带头人吴养平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现在流转给村集体种粮,年保底收入3000元,加上在附近打零工年收入3万多元,收入有了保障,心里踏实多了。“通过陆续‘退林还耕’,村集体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去年实现营收21万元,实实在在带动了村民增收,大家伙儿干劲更足了。”吴朝峰说。

  来到设施农业园,十余栋草莓大棚果香四溢。“每年8月定植,赶春节前上市,这草莓能销售到5月,每斤能卖到四十元。”技术员闫丽正穿梭在大棚间忙碌,大棚草莓年产3万斤,去年收入17万元,还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务工,每户年均增收两万余元,大家都尝到了甜头。

  通过提升设施农业质效,优化大棚果蔬品种,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在“组合拳”等带动下,郭村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让村庄的经济活力更强。

  文明常“浇灌”乡风润心田

  近日,一场气氛热烈的乡贤理事会在郭村白鹿广场的文化长廊召开,安村镇、郭村的党员干部以及20余位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围坐一起,围绕村里的基层治理、道德风尚等内容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我建议在健身广场加装一些照明灯,大家晚上出门活动也方便”“咱村的王计云经常主动帮助邻里,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弘扬”……会议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上次会上提到的垃圾清运问题,村里很上心,不出一个星期就解决了。”村民代表李建平感慨地说,这种“有事大家议”的机制,让老百姓真正成了村庄的当家人。

  “村上一个月召开一次乡贤理事会,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都来参加,就是要集思广益,把村里的难事儿、烦心事面对面讨论解决。”吴朝峰说,自从定期开了乡贤理事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环境改善,民风也更淳朴了。

  漫步村中,文化墙上“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彩绘格外醒目,时刻提醒村民规范言行;“村里事就是自家事”被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从“看客”变“主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红白事简办省下3万元”“庭院评比获奖”……公示栏里的“文明账单”,记录着乡风转变的点点滴滴。

  不仅如此,依托安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郭村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镇中心幼儿园紧密串联,打造零距离文明实践服务圈。2024年,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郭村组织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儿童手工制作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20场。通过“讲、评、帮、庆、乐”五类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用实际行动绘制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

  白鹿原的微风掠过麦浪,掺杂着草莓甜香与孩童欢笑,见证着郭村的华丽变身。如今,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文明乡风吹遍乡村,这座村庄正流淌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记者王卉)

编辑: 石彬

1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

您好呀,有什么可以帮您? 期待与您互动!

机器人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