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张群英、晗冰
据专家们的研究
孩子的乐观
一部分是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学来的
所以
父母们如果想教孩子乐观的认知技能
首先必须要将那些技能
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中
这样才能去教孩子
《1061运动新视野·心有灵犀》
主持人晗冰
邀请了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张群英
为我们展开讲述
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思维
专家张群英
乐观的认知技能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和其研究团队,创建设计了“宾夕法尼亚预防计划”,用来教孩子们学习乐观技能。这项技能的核心是用认知疗法教孩子们将悲观解释风格转换为乐观的解释风格。实验结果证明,认知疗法有更好的预防抑郁的效果。认知疗法与宾夕法尼亚预防计划均有四项乐观的基本技能:
1、乐观的第一个技能是——捕捉思维
即在你感受最难过的时候,要尝试指出闪过脑海里的那些想法。这些想法虽然不太能被感知到,但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与行为。如开车去上班,连续遇上好几个红灯,有的人可能会想“我这人就是很倒霉,每次出门都会遇到红灯!”心里随即想的这句话是一种自动思维,往往会被自己忽略。要想乐观,首先就要练习去“捕捉这个自动化思维”。
2、乐观的第二个技能是——对这些自动思维进行“评估”
也就是说,要明白对自己所说的话,未必是正确的。
如上述遇红灯想法中,认为自己是“倒霉”的说法,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个时候可以回顾运气好的时候发生的时间,逐渐轻松以后,慢慢地就不再认为自己“倒霉”了。
3、乐观的第三个技能是——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转换自己的自动思维
如上述遇红灯事件,可以认为是“今天出门晚了,时间本来就紧张又遇上几个红灯,急死人了。下次还是应该早点出门才好。”学会用这样新的解释,就会发现遇上红灯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倒霉蛋”,而是因为自己出门晚,遇上红灯心里着急了。
4、乐观的第四个技能是——化解灾难性的思维
如有一次李先生忘了妻子和好朋友们事先约好的聚会。为了这次聚会,妻子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他却没有赴约,妻子打电话问他,他才慌忙解释说自己忘了,现在加班有事要处理就不参加了。妻子为此非常生气。李先生感到很郁闷,心想“完了完了!这下妻子会不爱我了,其他朋友们以后聚会时肯定都不会邀请我了!”李先生需要学会化解他的这种灾难性的思维,“只要我真诚道歉,想到下次提醒自己的方法,并做出承诺,朋友们是会原谅我的。”
以上这四种技能就是宾夕法尼亚预防计划的中心认知技能。作为父母和老师,首先要掌握。
乐观教养ABC法则
所谓【ABC法则】,A——代表事件,B——代表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C——代表后果,即事件发生后的感受和行为。
一般地,人们容易形成误区,即事件发生了,好像立即自动产生后果(感受和行动)。然而真相是,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才是真正引起某种特定后果的原因。
例如连续遇上红灯——A事件,很郁闷、沮丧——C感受,我很“倒霉”——B解释,人们会认为是连续遇上红灯这件事,让其郁闷。其实是自身的解释让他郁闷甚至沮丧。所以,再一次说明,解释风格是导致悲观还是乐观的原因。而孩子就像海绵,会吸收父母对事件的解释风格。父母学习了乐观技能和ABC法则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
教孩子ABC模式
张群英老师指出,教孩子ABC模式的有三个前提条件:
1.创造一个好奇的、安全、受支持、可以笑或者是可以开玩笑的氛围;
2.帮助孩子对自身的感受与思维感到好奇;
3.设计成互动式、有趣的;
具体步骤可以按如下操作:
第一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脑海里对自己讲的话(即自动思维)。
第二步:让孩子练习说出内在对话(即捕捉思维):
例如,你在上学的途中,注意到有一群小孩对你指指点点。你心里怎么想?你计划和你要好的朋友去看一场你特别想看的电影,在他来你家前的半小时,他打电话告诉你,他不能去看电影了,因为他要去另外一个朋友家玩游戏。你心里怎么想等等。
第三步:向孩子介绍ABC法则
当孩子找到自己的内在对话后,就可以介绍“ABC模式”了。
第四步:告诉孩子:当发生事情时,你对它的想法(内在的对话)是最重要的一步。
给孩子解释:你脑海里对自己讲的话(想法),会决定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教养方式一:口头练习
给孩子讲一故事,让孩子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何会有那样的情绪。
教养方式二:用ABC漫画
画三幅漫画,将描述事件的画排在左边,将描述人物感受的画排在右边,中间画描述人物在若有所思。
【告诉孩子】: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中间那格是最重要的一步。
【给孩子解释】:对事件的想法决定自己的感受。
总之,要想教出乐观的孩子,父母首先学会乐观技能,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并且耐心带着孩子一步一步练习。
《1061运动新视野·心有灵犀》
播出时间每周一16:00——17:0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