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国家版本馆发布7件数字藏品
来源:西安国家版本馆 时间:2025/04/25 17:37 阅读量:

  4月23日,西安国家版本馆在“群数”数字藏品平台发布7件版本馆数字藏品,分别为:《大般若经十万颂》(藏文)《晋书》《魏书》、火花、晚清大臣阎敬铭“当朝一品”护书、贝叶经以及“长乐未央”瓦当。

  01

  《大般若经十万颂》(藏文)

  源自大乘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内容涵盖佛教般若智慧的核心教义,强调通过智慧超越一切障碍,达到解脱之境。作为信仰象征和智慧传播工具,对信众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承载佛教文化交流记忆,具有不可估量的宗教、文化、历史价值。

  02

  《晋书》

  内容涵盖东汉末至东晋,由房玄龄等唐代史学家编撰,详实记载历史事件及十六国概况,现存共一百三十卷,为研究魏晋历史提供宝贵资料。

  03

  《魏书》

  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纪传体断代史,首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的“正史”,记载了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至六世纪的历史,涉及其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封建化、门阀化及与南朝关系。全书共114卷,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10卷。

  04

  火花

  即火柴盒上的贴画,是火柴工业的附属艺术产物。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主题,反映不同时代、地域的文化风貌,涵盖历史、民俗、名人、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了火花的广泛知识性和收藏价值。作为文化载体,见证时代变化,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稀缺性使其在收藏界备受青睐。火花不仅是实用工具的遗迹,更承载丰富的历史故事,其收藏价值随着火柴使用减少而提升。

  十万余枚火花,作为西安国家版本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民国至现代,包括四大类型,内容丰富,反映历史与文化,是轻工业版本馆藏珍品。由原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姜西海慷慨捐赠,体现了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涉及历史古迹、体育赛事、陕西特色等多个主题,具有丰富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05

  晚清大臣阎敬铭“当朝一品”护书

  起源于官员的文书袋,清代演变成官方公文夹,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收纳札、谕、批等公文。名称“护书”源于其设计意图,意为“保护公文的器具”,强调其保护文书不受损的用途。清代文献如《养吉斋丛录》有详细记载,显示护书在当时是专用的收纳公文的工具。

  设计上为三折式结构,左右两折标注万寿节与忌辰,方便官员查阅,确保礼仪正确,展现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采用朱红色或黑色皮革,精工细作,模压工艺凸印“护书”,展现庄重典雅风格。护书不仅是实用工具,更象征二品及以上官员的身份地位,通常作为宫廷庆典时的恩赐,表达皇恩浩荡。“当朝一品”护书,晚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所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

  06

  贝叶经

  贝叶经起源于古代印度,是一种用贝多罗树(梵文Pattra)叶子刻写成的佛教经书,素有“佛教熊猫”之称。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经典和古印度梵文文献的重要载体,记录了释迦摩尼的最初教义,有大量佛教原典和其他领域的古代知识。贝叶经不仅记录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成果,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07

  “长乐未央”瓦当

  汉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直径16.5-17.5厘米,圆形设计,中心乳钉纹,四字篆书“长乐未央”,体现古朴灵动之美。起始用于保护椽头,后成建筑装饰,承载汉人永恒幸福祈愿,展现工艺与艺术的融合。设计上为双线十字分割,四字布局严谨,篆隶字体过渡,线条遒劲,展现汉代工艺巅峰。文字瓦当典范,反映汉代建筑史、书法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是中华文化遗产瑰宝。

编辑:黄坤

1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

您好呀,有什么可以帮您? 期待与您互动!

机器人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