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何家营鼓乐社的演员正在排练。群众新闻记者李羽佳摄
“咚,咚咚……”鼓师轻柔地甩动手腕,鼓槌落在鼓面上却犹如惊雷。接着,铙、钹、笙、笛、双云锣等乐器演奏的声音交融混合,吹管乐与锣鼓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古都西安的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7月10日,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何家营村一个不起眼的小院,30多名西安鼓乐民间艺人正在排练西安鼓乐传统曲目《普天乐》。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至今已流传100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演奏形式分行乐和坐乐两种。行乐是在行进中演奏的,多见于庙会;坐乐是在室内围着桌案坐着演奏,常见于演奏技艺的比拼。
如今,在西安及周边地区,有6家较为著名的民间鼓乐社,何家营鼓乐社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
有200多位村民能唱曲子
相传唐天宝年间,为了守卫长安的安全,将军何昌期在长安安营扎寨,训练兵马,人称何将军营,后谐音为何家营。何昌期爱好广泛,谙熟音律。退居山林后,何昌期召集因安史之乱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组织他们在何家营整理乐谱、进行演奏。
从那时开始,何家营村就有了演奏宫廷燕乐的传统,至今没有断过。“以前每逢农闲,老人都会在村里演奏西安鼓乐,年轻人和孩子就围坐在一起听。听多了就学会了,一辈辈人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现在1000多名村民中,有200多人能唱曲子。”何家营鼓乐社社长郑亚福说。
走进何家营鼓乐社的小院,西安最早的鼓乐民间博物馆、建于1985年的鼓乐陈列馆引人注目。推开木门,何家营鼓乐社20世纪50年代以来排练演出、对外交流的“高光时刻”尽在眼前。
墙上大多数照片并不清晰,但郑亚福记得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他说:“这是1981年,何家营鼓乐社和日本奈良雅乐乐团同台演出的照片。这是1987年我们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的场景。这是2005年我和前辈、同辈应邀赴约旦首都安曼,向来自80多个国家的来宾展示西安鼓乐的无穷魅力……”因为鼓乐,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音乐家、学者到过何家营村参观交流。
从爱好到责任
何家营的鼓乐陈列馆里还有不少“宝贝”——唐开元五年的手抄本乐谱、明清时期的演奏乐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证书等。
“这些珍贵的资料都在我们村。我跟随表演团队既能上台演出,又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何家营村村民高东娥说。2002年,她带着满满的自豪感,师从何家营鼓乐社原社长何忠信,开始系统学习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所用的曲谱是俗字谱,没有老乐师教如同读天书,传习的方式是口传心授,即老乐师“韵曲”,徒弟背诵。记谱识谱成了高东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高东娥说:“当时,我将谱子抄在小纸条上随身带着,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在家洗碗洗衣服的时候唱,走在路上唱,天天满脑子想的都是谱子。”
初学艺的前3年,师父要求学员每天晚上都到鼓乐社学习。“那时候,我们一批招了50多个女学员。能坚持到现在还在表演的,只有十几个人。”高东娥说。
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人开始对西安鼓乐感兴趣,高东娥也有了随团出省甚至出国表演的机会。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学好、演好西安鼓乐的决心。
2018年,高东娥被评为西安鼓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年近六旬的高东娥除了照看孙子,最忙碌的事情就是传承西安鼓乐。逢年过节的表演活动她一次不落,进校园的传承教学她也积极参加。她的愿望很朴素:“守住西安鼓乐的‘根’,让更多人走近、了解西安鼓乐,助力非遗传承‘开枝散叶’。”
鼓乐社来了年轻人
“00后”的童启蒙是何家营鼓乐社里年纪最小的社员,也是唯一一个不是本村人的社员。
童启蒙高中就读于长安二中。当时,何家营鼓乐社到学校举办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自幼没学过任何乐器的他,高中时知道并喜欢上了西安鼓乐。“初听西安鼓乐,我就被这么多乐器配合演奏的铿锵激昂的旋律吸引了。高一高二的时候,学校每周会安排西安鼓乐课,我每次都很期待。”童启蒙说。
高中的西安鼓乐课上,童启蒙跟着何家营鼓乐社的乐师学唱简单曲子的俗字谱,谱子唱出韵味就用乐器吹。“我在高中时用的乐器是笙。笙发出的声音明亮清脆,让我更觉西安鼓乐的美妙。为了吹好曲子,我时常在放学的路上哼曲谱。”童启蒙说。
2023年,已是西安邮电大学大三学生的童启蒙主动来到何家营村找到曾经教过他的乐师,提出想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排练。童启蒙的加入,让乐师们很惊喜,也很欣慰。
郑亚福说:“我们已连续20多年在长安区的多所中小学开展西安鼓乐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西安鼓乐,提升西安鼓乐的知名度,为西安鼓乐的传承储备后备人才。小童的到来,让我们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很有意义。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广西安鼓乐,我们每周排练时都会直播。小童还帮我们运营鼓乐社的微信公众号。”
如今,更多年轻人走进何家营鼓乐社,或交流音乐,或调研非遗项目保护。7月10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遗兴乡调研队的学生现场观看了何家营鼓乐社的演奏,被乐器、西安鼓乐的旋律以及演员们独具特色的服饰所震撼,提出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来传承西安鼓乐的想法。“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努力,让西安鼓乐得到更好的传承,被更多人熟知。”调研队队长刘瑾祯说。(群众新闻记者李羽佳梁易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