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西安,多数人会想到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文脉。但如今的西安,不仅有历史的深邃回响,更有创新的澎湃动能。
在西安的科创版图上,一批硬科技企业正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崭露头角。完善的创新生态、有力的政策支撑,让这片土地成为科技成果生根结果的沃土,不断书写着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西安维度生物企业的展厅里,几十款 3D 打印骨科植入物静静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十余年的研发积淀。其中一款带有生物活性涂层的椎间融合器,凭借远超传统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骨整合效果,入选了中国科协 "科创中国" 先导技术榜,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这家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人才的重点培育。从材料研发、工艺攻关到临床试验,企业将核心资源投向创新链条各环节,更通过医工交互实践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而这背后,是西安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给予的底气。
如今,这家企业已手握 50 余张 3D 打印个性化产品备案证,30 余款创新产品储备待发,成为医用增材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在西安,这样的创新故事不止一个。在高新区电子谷的另一处厂房内,一组小巧精密的电机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这些能驱动人形机器人灵活活动的核心部件,出自一家由高校团队创办的科技企业。十余年深耕,陕西乾宸动力有限责任公司攻克了电机设计、热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起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家企业的成长得益于西安的政策扶持与产学研融合优势。5 年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缓解了成长压力,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则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如今,他们的产品已从机器人关节延伸至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成为先进制造的重要动力源。
企业的创新活力,源于城市的生态滋养。近年来,西安持续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 "产业创新集群 + 重大科技设施" 协同模式,构建起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 产业集群" 的完整链条。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 "揭榜挂帅"、推出 "先投后股" 金融支持机制,为企业从初创到成熟提供全周期保障。2024 年,西安科创中心入围民企研发投入强度达 6.61%,位居全国六大科创中心第三;建成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超 1900 个,筛选高价值转化项目 551 个,在《2024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 18 位。从增材制造到高端装备,从生物医药到机器人产业,西安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